一、学院概况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是河南省最早开设水产专业的高校,1976年创设水产专业,1984年成立水产系,2002-2012年与信阳师范大学(原师院)联办水产养殖学本科,现有水产养殖学和水族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水产学院已累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水产人才6000余名,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内陆渔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技术保障。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一千余人。学院党委获评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获评省级“样板党支部”和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学院获批立项建设河南省重点学科(农业:渔业发展方向)。2024年学校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重点培育单位A+(农业:渔业发展方向)。
二、专业及课程建设
学院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内陆水域,根据内陆渔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目前设置了水产养殖学和水族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1个智慧渔业方向,其中水产养殖学专业为2020年度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河南省本科专业评价B-。水产学院下设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2个教研室,其中水产养殖教研室被认定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同时水产学院获批河南省虚拟教研室建设点。
学院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树立“金课”理念,推进教法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2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4门;认定省通识教育示范课程1门、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得省产教融合品牌项目1项、省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信息化成果奖5项。
三、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一支应用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0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博士2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1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文明教师1人,信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多人获得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四、实验室与科研平台建设
学院现有26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楚韵湖实训基地。学院牵头组建了河南省水库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成立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2023年学院获批立项建设省重点学科农业(渔业发展方向)。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制修定地方标准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编写论著12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争取经费600余万元。学院先后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渔业发展规划等科技服务1000余场次,受益群众10余万人。
五、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
学院构建了“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立项建设河南省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河南省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建有26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和1个鱼类工厂化繁育基地,与通威、海大、中科院南海所、水科院长江所等大型农牧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了3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校外课程实习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和体验渔业现代化生产、加工全过程,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
六、学生培养成果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成长成才。2016年以来,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1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十余项;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在近三届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获特等奖6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获特等奖4项、二等奖2项(全国53所本科高校,我校获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首届全国高校智慧渔业设计大赛获智慧渔业装备赛道二等奖;在“欧倍尔杯”第一届、第二届高校大学生水产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获团队特等奖(31支队伍成绩第一),并获优秀个人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奖6项。
学院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学院连续3年被评为校“就业创业先进单位”。近三年学生考研率稳定在37.5%以上。学院先后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和“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逐梦蔚蓝,追浪前行。水产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培养更多服务于大别山革命老区乃至全省内陆水域渔业经济发展的“一懂两爱”的高素质水产专业人才。
七、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