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号召,推动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和创新传播。6月29-30日,河南省智慧旅游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旅游学院余兵、李泓蓉、秦双飞、郭康明老师一行前往鲁山县开展“弘扬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题非遗融合直播及主题培训活动,鲁山县各类非遗传承人及文化企业负责人共计60余人参加培训。
29日下午,在尧山镇山里人家农家院,服务团开展长达两小时的直播。本次非遗融合直播聚焦牛式醋焖鸡和手工空心面两大鲁山县代表性非遗美食,协同郏县铁锅和民间剪纸两项省级非遗技艺。直播以多角度、多形式,深入呈现鲁山牛式醋焖鸡、手工空心面、郏县铁锅、民间剪纸等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文化内涵与传承故事,全面展现地方非遗的多样性与生命力,生动传播了县域独有的文化魅力,有效提升了鲁山县与郏县非遗项目的社会关注度和公众认同感,大批粉丝参与了与主播的互动。


30日上午,在鲁山县文化中心,服务团面向当地非遗传承人及文化企业负责人开展了两场专题培训。李泓蓉老师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为题,从非遗传承的时代意义,优秀传承人的核心素养与实现路径,非遗传承困境与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讲解,同时,结合地方案例,引导非遗传承人全面理解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强调非遗传承不仅要精研技艺本身的历史脉络、工艺流程和文化内涵,怀抱对传统的敬畏之心,更要主动成为技艺的守护者、创新的探索者、社区文化的连接者。秦双飞老师以“非遗创新与数字传播”为主题,借助“山里人农家院”直播案例,系统讲授短视频内容策划、拍摄剪辑技巧、平台运营、粉丝互动等实践方法,帮助传承人掌握利用新媒体讲好非遗故事的能力。秦双飞老师深入剖析了该案例如何巧妙地将非遗美食、手工艺制作等文化元素融入农家乐场景,通过真实、质朴的乡土叙事和强互动直播形式,成功吸引大批线上观众,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原来手机真是新农具!非遗故事讲好了,流量也能变‘留量’!”一位学员在案例分析后兴奋地表示。


本次非遗融合系列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既为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注入了新动能,也为鲁山传承人群体赋能提质搭建了坚实平台。(撰稿/郭康明 摄影/郭康明)
编审/李晓云 审核/余兵 终审/陈婷